从 Vijñāna Bhairava 回归到 Yoga Sutras
नेति नेति

从-Vijñāna-Bhairava-回归到-Yoga-Sutras

从 Vijñāna Bhairava 回归到 Yoga Sūtras,突然感到非常安心,有种从空中落地的感觉。

个人的一切感受,尤其现在很少跟外界交流的情况下,很容易受所读的书影响,受被书引发的思考所影响。书本是输入,由书引发的思考,既是输出,也是输入,重新输入回大脑,喂养给大脑。经常向内看后,会觉察到自己的行为模式,乃至包含了某些恐惧都是受近期自行喂养给大脑的所思所想造就的。

Vijñāna Bhairava 里有很多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总持(dhāraṇā)技巧,大部分都涉及到“空”,也就是从无到有,或者从有到无,包括外在世界的:比如看到的、听到的、触碰到的,内在世界的:欲望、情绪、感觉的生灭,在这一切的生灭之间的空隙。

的确如博格老师所言,它们能相对迅速的把人带入冥想(dhyāna)状态,也就是跳过瑜伽经八支瑜伽里的制感的步骤,从总持迅速的进入冥想,甚至没有总持这个步骤,直接进入冥想。

但是,快慢各有好处。“快”总是会带来些后果。

当我借着写春天,适合开始聊聊瑜伽经,从第一个词 atha 聊起……,重新回到瑜伽经的那一刻,突然觉得好安心。

切莫急着“空”,任何“空”都需要“有”作为基础的,所谓的“非二元”得先明白二元是什么,所谓的“无我”得先明白“我”是什么,所谓的“不执”得先明白执著什么,所谓的“放下”得先明白拿着的是什么!

不得不感叹一下,古代的瑜伽士们(这里的瑜伽士是传统上的瑜伽士的本意,不是现代大众语境下的瑜伽)对意识的探索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非常精微的境地,现代科学(包括心理学)对意识的探索简直是小儿科。

问题在于:在眼见为实的世界,在以五感为支柱的世界里,意识无法测量、无法量化,也就无法证伪,所以众说纷纭、各路牛鬼蛇神、各种“大师”层出不穷,但,是还是不是,只有亲证才行,只有直接的体验才算。不是想象、不是自我催眠、不是心理暗示,而是清醒着觉……

胡言乱语,别当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