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式练习中积蓄的觉察力自然会溢出到生活中
नेति नेति

现在回看前一阵子,好像是被春天的躁动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,只是觉得哪里不对劲,但也没怎么细思量。体式练习看似每天在做,练习时有那么一点点觉察到自己没耐心,但这一点觉察在走下瑜伽垫时很快就被生活吞噬。

在醒悟后回归到对动作、呼吸、心念的觉察上,已经过了两周多时间了,我才逐渐的清晰的看见近期自己做事情时的那种粗糙、急躁,动作幅度很大,比如洗碗、敲键盘等等。洗脸时手指经常差点就戳到眼睛,吃饭时嘴巴和拿筷子的手都很着急,动作不协调,咬到筷子差点把牙都硌下来了。现在这颗牙还隐隐的疼着……

再越烦躁,越没耐心,越对习练感到乏味时,越是要继续习练,只有这样才能一次又一次被生活敲晕后醒过来。如《瑜伽经》1.14 所言,这样才能稳固已达到的境地而不退转。

Hopelessness for this depressive…and others

从这个角度讲,每天独自一人的体式练习,其实是一种暂时的抽离,从生活的噪声中抽离,短暂离开下生活的喧嚣,回归到我,本来的我,我看着我自己,我跟我的身体待一会儿,我跟我自己待一会儿,没有别人,只有我跟我自己。冥想也是如此。

我跟我赤裸坦诚相见,体式练习时对身体肌肉的觉察,对呼吸的觉察,对心跳的觉察,唱诵时对发声肌肉、对送气的觉察,对声音的觉察,冥想时对念头的觉察等等。日复一日的在相对没那么多干扰的环境下训练自己的觉察力,积蓄觉察的力量,这种力量会自然的溢出到生活中。

只要有那么一丝丝对自我的觉知,也许就会让自己看见自己,在迷失的时候找回自己!

Ethereal_Illustrations_by_Ashley_Mackenzie___Inspiration_Grid

仅从意识层面告诉自己要时刻保持觉知,就像放了个屁一样激不起什么浪花。身体虽然是束缚,但也是某种随时可得、无需外求的锻炼心的工具。从有形才能入无形,从粗糙才能入精微,掌控了身体,掌控了呼吸,才能掌控心。

保持觉知带来心的稳定,心的稳定减少了身体不必要的能量耗损,不会那么容易疲劳,不疲劳的身体能更好的保持觉知,于是就形成了身心的一个良性的闭环。

这就是我在给自己打造的在世间行走的“护甲”,不是封闭的、坚硬的,而是如水般开放、流动、柔软的。

虽然还不能时刻保持水的形态,有时会被蒸发消散,有时又会结成冰把一切阻隔在外,烫伤或者冻伤,时而绝望,时而憧憬,时而迷茫,时而清晰,时而烦躁,时而愉悦,但至少朦胧的有了点感觉,就这么继续往前走吧……

water_armour